
以为这样可以爆单,可是我错了。
5 个常见的失误,你犯了几个?
想爆单、想要刷新销售记录,这是每个品牌决策人脑海里每天不断在想的事。可惜啊,并非每个品牌决策人都能够如愿以偿。大家其实都很努力呀,大家都不断推销呀,怎么好像事倍功半呢?
1)软推销 vs 硬推销
很多品牌都觉得自己的产品品质第一、用料最佳,在做营销的时候不断地说明产品有多好、用料有多棒、消费者绝对不可错过。品牌最常忽略的就是忘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,到底你的产品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(Relevance)?当品牌掉入了自己的盲点的时候,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硬推销。如果消费者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产品与他没有关系、还没等到他们了解产品有多厉害,他就已经把屏刷掉了。软推销指的是品牌应该先真正理解消费者的需求,了解他们的痛点,让消费者认为“咦,我也面对这个问题,原来可以这样子来解决。”先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之后,再给他们提供购买的理由。你觉得 close deal 的几率是否会高一些呢?品牌要注意的是,如何真正的配合消费者的需求,在恰当的时候使用「推/拉策略」(push / pull strategy) ,来达到营销目的。
2)5A 消费路径
很多品牌在做营销的时候,都忘了要思考 5A消费路径。如果做营销不将5A 消费路径纳入策划中,很多时候都会掉入了「无用功」这个陷阱里面。「无用功」的意思就是你努力付出,但是却看不到你要的结果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Imagine 如果品牌只是不断地在说明我们的产品有多好,说白了品牌就只做到了「说明产品」这一步,消费者也只能“哦,知道了”,这也就是 5A 消费路径里的 [1A] Awareness 而已。如果品牌继续滔滔不绝的只在 [1A] 这个点徘徊,品牌就有可能忘了还需要在不同的营销渠道或内容呈现上,让消费者从「知道了」提升至「我喜欢」、再进而「说服」消费者,然后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。当然,如果品牌还能继续努力,甚至有可能做到成功鼓励消费者「推荐」和「倡导」,来完成整个 5A 消费路径。
3)只顾着 Recruit 新用户
另一个品牌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,老在「寻找新用户」。其实每个产品都能够成功的获取市场上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;鲜少会完全无人问津的。无论消费者到底是纯粹好奇尝试购买,还是真的被说服了决定购买,品牌都必须要努力让曾经买过的消费者再次购买、不停地购买。品牌必须理解,如果消费者只购买了一次,他们对于产品的使用方式、效果等依然还不算太熟悉。如果品牌能够做到体验跟进,为他们调整使用方法、或者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、或提供更多的使用指导等,还是会让他们抱着「可以再试试」的心理,成为我们的回头客。又或者品牌想要提醒那些曾经买过、后来却不了了之的消费者 (lapsed users),他们需要的可能是「提醒」以及「购买的理由」。品牌可以尝试在节庆的时候,或利用问候的方式,为他们提供一点点小鼓励,欢迎他们再到回来。试问,即使是这些差点将我们给忘了的消费者,至少也知道我们是谁;相比那些完全对品牌不了解、未曾听过品牌名字的受众,这些 lapsed users再购买的成功率,可能要来得高一些。
4)误把「我以为」当作营销秘诀
有些品牌「以为只要够独特、够好玩」,品牌一定火爆。更有一些品牌抱着「以为别人做过不错,我们应该也可以」的态度去做营销。可惜的是,够不够有创意、是不是最独特,并不是品牌说了算。品牌也忘了别人的成功并不代表你也一定会成功,因为你的品牌可能没有人家在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,也可能因为你的品牌还不够人家产品好看好用、甚至不够别人轻便快速或容易购得等。这些所谓的「我以为」很可能会害了品牌。就是因为「我以为」会爆单,品牌在没有设定营销目标的情况下、没有想好该如何安排的情况下,就直接跳进去执行了,然后在执行了之后也没办法去判断到底达标了没有。结果浪费了多少资源时间金钱,品牌自己也不太肯定。每一个企业,每一个品牌,每天都在面对着各种不同的营销以及品牌价值的问题。如果我们在做营销的时候,只是盲目地根据「我以为」去做投放,而不是去企图解决手头上的营销问题,结果就只有一个:问题越积越多,盲目投放所造成的浪费也越来越多。
5)只要会写文案就可以做数码营销
许多企业都会抱着这种想法:员工应该一人身兼多职,既然员工玩面子书玩得不亦乐乎,那么找他来管理品牌的社交媒体应该 Okay;如果员工能够写文案,那就更完美了!加上如果决策人对数码营销不熟悉,把数码营销这一块都扔给了一个没有足够营销背景、只会「玩面子书」的员工手里,试问员工是否拥有足够的能力为品牌远瞻营销未来、拥有足够的能力去仔细地为品牌策划数码营销?如果员工向决策人求救,请问决策人又该如何引领?其实要员工身兼多职并不是错误,但是必须理解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的道理。同时,作为领导的决策人,应该理解数码营销将会是品牌营销管理最重要的一环。所以如果团队没有足够的数码营销能力,可以去进修。更好的方法就是由决策人带领着团队,大家都有着一致的数码营销思维,在营销路上的步伐才能一致,才能够更加地事半功倍达到营销的目的。

本文作者:Suki Goh
怪兽学堂资深导师,也是业内品牌沟通策略达人;专研广告以及消费者沟通策略。>20年工作经验,横跨马来西亚、中国大陆、香港等市场,曾为 Ogilvy, Grey, McCann, Leo Burnett 等国际广告公司以及无数的国际品牌策划创意营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