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成为营销人议论纷纷的话题 – 短视频, 是否将成为下一波社群营销的内容主流?
续抖音的风潮,TIKTOK 也开始带动中国以外的市场,西方社群鼻祖 Facebook 也不甘示弱,投资超过 10 亿 打造 IG Reel, YouTube 也开始 shorts后起直追,东西方的夹攻,品牌商该何去何从?
从趋势的观点评估
根据App Annie的调查数据,2020年,TikTok已是美国用户平均使用时间最长的App。Facebook旗下的Facebook、Instagram、WhatsApp和Messenger,只能位居2–5位。Instagram执行主管Adam Mosseri发佈了一个影音。影片中, 他宣佈Instagram已不再是一个「图片分享App」,而是即将转型为「娱乐平台」。具体来说,Instagram会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影音内容,依然继续拥抱「推荐演算法」,在首页加入更多个人化的推荐内容。
根据 Digital 2021 Malaysia 报导 – 马来西亚用户依然以 Facebook 用户成为主流社群媒体(图一),但用户开始搜索及消化内容的习性已趋向短视频(图二),接下来,用户是否会移情别恋,让TIKTOK 渠道弯道超车,绝对不是你和我说了算,而是必须依赖品牌方,用户端的双向推动,才可能形成新一股的营销动向。

图1: 马来西亚网络用户消化内容趋向

图2: 马来西亚网络用户分布图
了解TikTok演算法
要了解推荐机制,平台必须了解用户。每个用户对观看兴趣、消化资讯的方法都不一样,个性化演算法是能够让每位用户即使在同样的时间,刷着不一样的屏,演算法都能够依据用户的行为,推送内容,提高程序黏性。
每位用户的兴趣导向,就藏在数据中,不同的行为,对用户计算所占权量不同,将依据一下的一些基础做演算,其中包括
- 性别、年龄、区域
- 关注账号、常浏览频道、关注话题
- 观看/搜寻视频分类与关键词
- 相似类型其他用户喜欢观看的视频类型
- (资料来源来自知乎)
推荐的本质,就是从一个海量的内容池,为观众匹配少量但感兴趣的内容。从理解用户需求,演算法通过人工智能,从多个角度刻画用户画像,把内容推送给用户,主要的桥梁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
- 兴趣匹配: 观众的观看类型与内容分类吻合度最高,被系统认定最可能对该内容产生兴趣。
- 分批性推荐:先推荐给最可能感兴趣的观众,从观众行为产生的数据,推敲下一次推荐的重要演算。
TikTok不同权重的账号有不同的流量推荐量级,TikTok推荐量级评判标准:点赞数、评论数、转发数和完播率。刚刚申请的新账号0,发任何视频也有可能会有几百的播放量。
当TikTok平台给我们第一波流量(非常重要),也相应地根据第一波推荐带来的综合数据(点赞数、评论数、转发数和完播率)来判定我们的内容是否受欢迎,从而决定是否进行第二波的流量推荐。以此类推,上一波推荐流量的综合数据,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波推荐。
另外你账号有了粉丝之后,优先推荐给你的粉丝,粉丝的播放综合数据很重要,影响下一波流量推荐。这也就决定了,你的账号内容一定要找准定位,专注某领域,这样粉丝才会持续关注你的内容。
尽管谁都可以在TikTok上创作、发佈内容,但小部分的「优质内容」却能吸引到绝大多数的目光,被推送到更多人的动态消息上。这种结构更像是一个「金字塔」,用户创作的内容要经过演算法「层层淘汰」,但只要被验证为「足以吸引目光」,它就会被推播给大量的使用者,即便用户并没有关注这位创作者。
东西方的科技碰撞
这意味社群将进入新一波的改革?从西方的社群鼻祖原本的朋友关注迈向东方的媒体导向,同样的演算法,不难在<今日头条>,<抖音>,<小红书>平台上发现,这一推一拉的社群演算法,最终会鹿死谁手,用户行为将在不久的将来揭开谜底!
从西方的社群哲学,可以判断说,如果没有认知区域用户的分佈,没有认清受众,纯粹为了推播,很难达成营销的目的,最终或许会成为一个冷帐号,养了一群僵死粉,最终成为平台的陪葬品。懂得摆<P.O.S.E>就能大卖,比盲目进军平台少走更多冤枉路!
从东方的社群媒体定位,似乎是人人都可以被关注,只要认知市场,及时洞察受众口味,精准定位,创建娱乐性内容,在科技年代,都有可能死鱼翻生!你认同吗?
流量变现的共享经济
为了迅速迎来用户的青睐,社群巨头不惜一切代价,鼓励内容创作者,以流量红利成为依据,迅速让平台内容海量成长,渗透区域,成就两全其美的共享经济。
- 身为品牌,我们需要从海量的数据,创建高品质内容吸粉,圈粉,转粉
- 身为意见领袖<网红>,或许这是一个崭新的平台模式,创建品质内容,透过流量赚钱之余,在未来可能有机会成为品牌的平台代言,参与平台与品牌营销的路径,持续倡导而袋袋平安
要掌握及驾驭一个渠道,对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更何况两个,三个,甚至更多? 在时间不够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适而可止,聚焦借力,少就是多,是疫后时代企业必修的营销策略。

本文作者:Eng Jin
怪兽学堂首席导师,也是业内品牌数码化达人,服务超过 200 家新创、中小企业、上市机构实践数码营销;目前专注于数码营销咨询及培训工作,以具体、科学、系统化的模式,高效帮助企业晋级,落实数码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