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?知不知道他们在干嘛?
我们先来讨论一下:
- 情景:如果A 是蛋糕,B是娘惹糕,C 是手作雪糕
- 你觉得 A / B / C 是不是竞争对手?为什么?
很多时候,那些跟你的产品不一样的商家或企业,都可能会是你的竞争对手。就拿上述例子来讨论好了,A / B / C 虽然产品不同,但是同样是甜点/小吃类。大家想一想,如果你是消费者,你会如何选择?你想吃甜点的时候,你只想着单一的一种甜点吗?即便你所有 A / B / C 都买了,可消费者就只有一个肚子,可能也就只能选择吃其中一种。
竞争无时无刻都存在。这是大家必须接受的事实。
无论是 B2C 还是 B2B,即便是你的产品/服务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独特,国内只有你一家企业供应这种产品/服务,你的用户也可能在国外找到比你优秀 / 比你便宜 / 更好技术 / 更短周期 / 更好服务 / 更对用户脾胃 / 更容易下单 / 更漂亮包装 / 等等的竞争企业。
品牌应该记住并接受这个事实:
消费者最不缺的,就是选择。
只要选择权还在消费者手里,竞争就不会间断。不过,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来看,其实有竞争对手也没什么可怕的;我们反而还可以从竞争对手身上学到一些新的东西:
是学习不是仇视
虽然大家可能都 aim 着同样的受众,但是不代表说受众跟他们买了、就绝对不会跟我们买。记住哦,选择权在受众哪里,只要我们在对的时候、找到对的人、说对的话,成功打动了他们,用户还是有机会选择我们。
当大家的机会都差不多的时候,我们大可不必仇视竞争对手,反而应该打开眼睛和耳朵,看他们都在干什么:
- 他们最近推出什么新产品/新服务?
- 为何他们在这个时候推出这种产品或服务?
- 他们使用什么新的营销手法?
- 你觉得受众喜欢他们的这种营销手法吗?
- 你觉得换成你们,会不会使用同样的营销手段?
- 他们的优缺点在哪里?
- 认为他们使用的这种包装方法好不好?
- 你觉得换成你们,会不会使用同样的营销手段?
- 你觉得他们的受众都在用什么渠道?
- 这些渠道你在不在?
- 你有没有机会从这些渠道把竞争对手的受众吸引过来?
- 等等
如果你发现竞争对手所做的、受众都给予了不错的反应,这样我们就知道原来受众 buy 这种 idea、受众可以接受这样的方式、证明他们的点子到位、创意能够打动受众,拥有参考价值。
注意,我们说的是「参考」,不是抄袭。
想想怎么人家会有这种 idea?怎么我们就想不到呢?是因为他们团队的营销能力吗?我如何能够让我的团队也有这种能力呢?是因为他们的产品优势吗?还是因为他们公司的文化?这一些,都是非常有趣、也值得团队们去关注和讨论的课题。
是竞争不是战争
战争必有输赢,可竞争却可以双赢。既然有时候我们推出的产品/服务并非完全同一类品,但却可能因为来自同样的赛道、或 aim 同一群的受众而形成了竞争对手。商场上总会有竞争,想要有更好的成就,就要懂得规划懂得营销。
品牌应该记住并接受这个事实:
做营销的最终目的,不一定是销售额
但是做营销最终的结果 (outcome)
都可以在销售额上显现出来
是动力不是借口
良好的竞争是前进的动力。看到竞争对手推出新品;看到竞争对手成就不凡;看到竞争对手获取用户的爱戴;看到竞争对手得到市场的肯定等,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,你会先想到哪一个:(a) 我也可以做到,我甚至还可以做到更好;还是 (b) 看来我应该放弃了?
- 当竞争对手推出了新口味,你能否突破?
- 当竞争对手打开了新局势,你是否懂得借势而上?
- 当竞争对手拓展业务,你是否还在裹足不前?
- 当竞争对手跳出了舒适圈,你会羡慕还是也有同样的打算?
当竞争对手在努力做出成绩的时候,你是否也在努力?如果你的答案是 NO, 请记住,即便你是市场的 No. 1, 也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超越。
越强的竞争对手,越能够激发你的潜力和能力;也是因为有竞争对手,你才知道必须创新突围、必须不断去填补丢失的市场、必须拥有消费者洞察才能更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需求、必须不停地让用户知道你们的存在、必须让用户有理由购买、必须不断优化更新求变,才能够在竞争不断的市场上生存、增长、超越、引领。
聪明的营销,不是靠节省,而是靠有策略的投放
很多企业都说,要找专业的营销咨询或数码广告公司可不便宜。对呀,说得一点没错呢。换一个角度思考,企业如果想要聘请拥有这些专业的员工回来自己经营,同样每一个月也必须负担一笔不菲的工资和薪酬。
其实呢,就跟你的 B 端客户为何要外包给代工企业的道理是一样的。如果他们自己开发生产线 vs. 去找专业的、备有现代化生产线的代工负责生产,哪个更有效率?谁会更加的专业一些?哪个更能让企业更专注于优化自己的优势、更有效率地达到目的?

本文作者:Suki Goh
怪兽学堂资深导师,也是业内品牌沟通策略达人;专研广告以及消费者沟通策略。>20年工作经验,横跨马来西亚、中国大陆、香港等市场,曾为 Ogilvy, Grey, McCann, Leo Burnett 等国际广告公司以及无数的国际品牌策划创意营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