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两年,AI 的热潮可谓是一波接一波,从 ChatGPT 到 Deepseek,不少企业决策人都跃跃欲试,想要用 AI (人工智能) 提升业务。但这股热浪里,也充斥着各种误解,导致很多人要么高估 AI,要么走错方向。
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 AI 的 3 大误区。
误区一:AI 无所不知,可以直接用于决策
决策人,千万不要把 AI 当作全能顾问,觉得它能提供精准的数据、趋势分析,甚至替自己做决策。但现实是,用过 ChatGPT 或 Deepseek 的人就会知道,AI 仍然存在误导问题——它可以一本正经地给你错误答案。
比如,你让它分析行业趋势,它可能会引用不存在的数据,编造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完全不真实的案例。如果我们直接依赖这些未经验证的信息做决策,后果可想而知。
AI 可以辅助思考,但它不是决策的替代品。使用时,务必进行二次核实,尤其是涉及数据、市场策略和商业判断的时候。
误区二:用 AI 就得砸大钱
其实,有很多企业还没正式用上 AI,其中一个考量点就是觉得使用 AI 要花大钱,要大规模投入,但事实是,大多数企业根本不需要一开始就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。
市面上已经有很多轻量级 AI 工具,不仅成本低,还能快速上手。比起砸钱买设备,更重要的是,你有没有梳理清楚自己的业务流程?
AI 的价值不在于花多少钱,而在于能否真正提高效率。如果你的数据和知识管理一团乱,砸再多钱买 AI 方案,也只是在烧钱。
误区三:AI 可以取代员工
AI 不是来 “抢饭碗” 的,而是帮企业提升效率的。
以营销为例,AI 可以自动分析客户行为,筛选出最有可能购买的潜在客户,让销售团队精准跟进,减少无效沟通。这意味着什么?
它不只是降本增效,更能创造新价值。企业真正应该思考的,是如何让 AI 辅助人,而不是想着直接替换人。AI 最擅长处理重复性、高速计算的任务,而真正的商业智慧,还是掌握在人手中。

本文作者:Cheryl
毕业于拉曼大学中文系,曾任新闻记者、文字编辑及节目主持人,后转战营销行业,专注于文案撰写。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品牌营销,都擅长透过文字挖掘深度、传递价值,尤其注重思维启发。希望能透过文字,为读者带来新的视角,拓展认知,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思考的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