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自疫情在2020年初爆发以来,互联网顿时成了营销的风口,从广告投放,内容营销、直播带货、短视频传情到渠道攻略,五花八门,形形色色。你是否看懂、参透其中一二,整合营销思维,延伸掌握技术,帮助你自家的品牌在疫后复苏持续成长?
今天我们从三个方向揣摩,探索营销思维vs 技术的重要性
广告投放
众所皆知,众广告平台在经历一窝蜂的汹涌后,广告效应早已大不如前,你知道为什么吗?
- 如果你是广告的阅读者,在经历千篇一律的广告模式,你还会依据广告词的怂恿,投其所好吗?
- 你花了很多的心思在如何调节广告后台设定(Ads Set),而忽略受众画像(Customer Persona)规划,搞懂谁才是你真正的用户?我们常说的用了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,来了一大堆粉丝,却白忙了一场!
- 全球反垄断政策,促使数据平台如Facebook、谷歌 、 阿里巴巴、腾讯等不断修正个人数据隐私,发掘精准用户的广告工具透明度大大降低,促使品牌需要花上更多的资源规划营销漏斗,方能找到精准的用户,你真的花了多少心思在设计营销漏斗?
内容营销
渠道的崛起,让品牌内容宣导的形式层出不穷。这期间,很多小品也乘势追击,透过社群媒体,从文案、设计构图、短视频、直播、大家都使尽浑身解数,吸引眼球,捆绑粉丝,完成集客式销售 。
- 什么是好内容? 内容营销策略,永远没有分对错,只有好或更好。只要我们清楚知道受众(TA)是谁,能够创造出影响受众情绪,干扰他们做购买决定的内容,完成营销目的,它就是凑效的内容营销策略!前提是,你搞懂了TA 是谁?
- 好的内容,自然会得到好的传播率?同样的内容(短视频),放在两个不同渠道播放(TIK TOK vs. Facebook),为什么可能迎来的不一样的传播率?你需要搞懂的是渠道运算法,不然可能雾里看花,越看越花。
如果你的内容(短视频)是针对性,在 FB 渠道播放,鼓励你花少许的广告费试错,让你的内容可以在广告的加持下,推送给 TA;相反的,你也可以在 TikTok, YouTube Shorts, IG Reels 同时上传,让运算法助你一臂之力,拉拢因兴趣而对内容做出回应的运算加速传播 (widen the reach yet not necessarily right TA)。
再想一想,你必须知道
- TA 偏爱哪一个数码渠道?
- TA 在某个渠道的活跃度有多高?(内容播放策划)
- TA 在特定的渠道如何习惯性地消化内容?(内容形式)
渠道攻略
你有没有想过TA平时如何接触新资讯?
- 透过社交媒体 – FB, IG, Tik Tok, 小红书
- 透过专业职场媒体 – LinkedIn
- 透过搜寻发现新知识 – Search, Blog, Articles
你是否了解每一个渠道的潜在规则?
- 在不违反任何条例之下,优化推播,达到你要的营销效果?
- 如果善用渠道,互相借力,帮助TA在不同渠道发现你,完善TA的品牌体验?
- 你是否花时间分析,那一个渠道能够为你带来流量与留量?
真正洞察TA,了解TA,比你盲目专研任何数码营销技术更加省时省力!请不要误解我,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(我也是技术背景出身),而是弄懂营销目的,搞清楚流程,让技术帮我们更快速达标,你认同吗?

本文作者:Eng Jin
怪兽学堂首席导师,也是业内品牌数码化达人,服务超过 200 家新创、中小企业、上市机构实践数码营销;目前专注于数码营销咨询及培训工作,以具体、科学、系统化的模式,高效帮助企业晋级,落实数码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