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选择多于需求时
疫情引发的数码浪潮,经过了18个月的起伏,重新塑造消费行为。从过去的不可能,到今天的无触成交,逐渐形成了回不去的新常态。身为营销人,一方面要兼顾技术的快熟迭代,又要洞察消费需求的替换,经历天翻地覆的运营改革,依然可以生存下来,真的一点都不简单!
为什么产品越来越难买?
在营销的领域,打滚了将近20个年头,从产品销售到服务推荐,从潮牌到技术方案,多次的徘徊,让我似乎看明白了一些道理。从品牌,到销售推广,大部分都希望可以用最少的资源,去俘虏消费市场,创造长期消费的商业模式,让品牌长青,这有问题吗?
营销回归最基本的字面,可能就是需求与供给的价值交换,为了让两者能够持续交替,我们必须往《消费者的问题》 与《设计者的方案》不断试错,才可能磨合出商业最核心的价值主张。
要在这两者之间产生出一套 相互勾引 的关系,建议大家可以问自己5道问题
- 消费者真正想要什么?我们的产品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?
- 是什么让消费者需要用你的产品?毕竟又不是只有你一家
- 在营销的制度下,你想要消费者采取什么行动?你怎么简化产品,让消费者更容易采取行动?
- 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后,是否得到满足,而且同时想得到更多?
- 你的产品是否开放让消费用户参与,吸纳他们的意见,不断提升优化?
营销人应该负的责任
身为营销人,你是为了对方《最佳利益》而欺骗;还是在说服策略中《忽悠》对方?接下来的这一个矩阵,或许可以让大家更清楚自己是属于哪一种,甚至道开为什么营销越来越难的真理!!
自问 2 道问题来决定接不接一个营销案子
- 我自己会使用这产品吗?
- 这产品是否会帮助消费者改善生活?
延伸这两道问题,就可以清楚分析我们营销的定位。你可以选择改变,让世界更好;你也可以当作没看过这一篇文稿,继续行商,那么就不要喊冤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!
你在哪一个象限?

A – 促进者
除非你自己经历这问题,并且一心想要胜任它,用你毕生的力量不断优化它,得到满足的同时,也想借用自己的经历成就别人。当创业者打造的是自己也会使用的产品,这身份将有助于使他们完成所该负的道德义务,让生活好起来!
B – 推销者
推销者通常缺乏创造者真正想要的产品,其中所需的是同理与洞察。如果你纯粹想推广,短暂性,你会发现你的营销专案凑效,但日子久了,你就可能会在一个这样的死胡同里绕圈圈,不断在产品线上换轨道。这不是对错的问题,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促进者,只不过这么跑下去,你的营销生涯可能变得只有躯壳,没有了灵魂!
C – 娱人者
把公司的产品建立在短暂的欲望下,可能比跑在停不下来的跑步机上好一些。但只要不断优化与精进,总有一天还是可以创造维护消费价值的产品。这时候只需要开放思维,洞察消费行为,吸纳设计团队的创意原属,以提升消费者生活为大前提,就可能在商业的核心价值注入一支强心针,重新出发。
D – 行商者
做出一项设计者不信能改善使用者生活,自己也不会去用的产品,这叫做《仙家》。这象限可以获得长久性成功的机率非常小,且把自己处于道德危殆之间!请不要对号入座,这只是分析,说的不是你

本文作者:Eng Jin
怪兽学堂首席导师,也是业内品牌数码化达人,服务超过 200 家新创、中小企业、上市机构实践数码营销;目前专注于数码营销咨询及培训工作,以具体、科学、系统化的模式,高效帮助企业晋级,落实数码化。
